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药名的功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药名的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药的药性及用途是怎样鉴别出来的?
谢邀回答:草药药性及用途是经华夏古人,五千年历史,探索与实践尝试的结果。有去邪扶正,如果现代西医是杀灭病源体,那么中医就是修复病源体。一温一火,就有了现在的(中西合璧) 田间地头的中药你吃过吗
苍耳子:祛风湿,散风寒,通鼻窍,味甘苦温,善治:湿疹疥癣,风湿痹痛。
茅草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小儿黄疸,热病烦渴,咳嗽,捣碎或拈末泡水服用。
车前草:止泻,明目,祛痰,治疗尿路感染系统疾病。
麦蒿:肺痰咳嗽,胸膜积水有效果。
马齿苋:记得小时,妈妈做饼给我吃过,口感软软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你们吃过哪些呢?也可以给我留言。
谢谢邀请,从右至今对中草药的鉴别从没有离开过手摸,眼看,鼻子闻和口尝。那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鉴定中草药有了很大进步,显微鉴定是鉴定中草药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用显微镜来观察草药的组织结构,细胞的形成和所含物质的特征,其次是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化学仪器对草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的结论。
古时候大夫如何辨别药草的功效?
世上最严谨的就是医学,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也是极为严谨的。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又尊重实践,一切以实际情况为重。
具体到古人关于药草功效的辨别,大致有这样几个阶段。
最早的时候没有理论,也没有经验,对药草只能去逐步实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是处于这个阶段。
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阴阳五行的理论。中医引进阴阳五行理论,结合前人的经验产生了中医自己的理论体系。
具体到药草上。先按照五行理论进行归经,再根据药物对人体的具体作用进行总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理论加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所以关于药草的功效,不是某个人拍下脑袋说出来的。要不然,出了问题谁对病人负责呢?
举个例子。比如熟知的枸杞子,网络上吹捧的滋补良药。枸杞子红色,味甘。依照中医的五行理论,红色应该归属心,味甘应该归属脾。
可是自古以来根据实际效果,医家都把枸杞子归经为:肝、肾、肺经。没有人同意把枸杞子归经为心、脾经。
然而现在,仍有很多中医生坚持按照理论把枸杞子归到心经、脾经。有补益心和脾的功效,只适合于寒性体质的人。认为枸杞子不但不会补益肝肾,还会因为促进心经而激发欲望,反而有损于肝肾功能。
中医尊重理论,也尊重实践。比如《神农本草经》里,除了对理论的论述,把很多药物的功效也记述下来。连药物的配伍,具体的使用,甚至连病人什么时间服药都详细论述。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病人的敬重和严谨。
古人很看重实践的,实践出真知。看看《神农本草经》里对用药时间的描述:“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草药名的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药名的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