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客家民俗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客家民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还了解哪些客家民俗?
客家人较为注重意头征兆,在日常饮食中尤为明显。虽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饮食方面讲究好兆头却是百里同俗,随举几则常见的例子便可窥一斑,作为客家媳妇儿我特地收集整理一些了关于客家风俗饮食中的忌好,不知道小伙伴们平时有木有注意到呢?
在操办婚事时,客家人往往会在自家床上撒满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或粟子、龙眼、橄榄,寓意美满婚姻“早生贵子”(龙眼喻龙子,橄榄喻揽子)
看望病人时,一般携带苹果、柑桔,谓之平安吉祥。
再如猪血忌直接称呼,而改称“猪红”;猪舌亦忌直称,而改称“猪利”。因“舌”与“蚀”相谐,暗含蚀本之意。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有道是“鸡聚鱼散”,鸡谐“吉”,客人一般忌讳将鸡头(吉头)吃掉。做好事时,将鸡、鸭头朝上摆放,鸡心、鸭肝等也放置其上,以示“整副心肝对待你”,要坐上横的贵宾先动箸夹吃,旁人才能吃,非常具有礼仪。
鱼寓意“年年有余”,一般在宴席最后出菜,但是在打灶头时,客家人一般不吃肉丸、鱼丸,因丸谐“完”,意即没了。
煎鸡蛋、炒猪肠却是备受欢迎和喜爱。因为蛋又称“春”,即春春光光;肠谐取“长”,即长长久久。
吃饭时,忌敲打碗筷,或弄出过大声响。若宴席中不慎将碗盘摔碎,切忌说“碎了,破了”,应道“发财,大发!”筷子掉地上,应道“还有人请啊!”都道是入乡随俗,外来客人在饮食习惯和言行举止上尽量与之一致,自然会更受客家人的欢迎。
在客家习俗被人渐渐遗忘的今天,客家朋友看吧!我们都应该保护好我们客家人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习俗。
客家民俗的三样式?
客家人是中原汉民因避乱而大举南迁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南方各少南方各省,经过千年演化,而形成一支具有独特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形态的重要汉族民系。客家人因乱而南渡,多选择在较为偏僻的山野之地聚族而居,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民居。客家民居普遍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竖固性、突出的防御性、奇妙的物理性(冬暖夏凉)、独特的艺术性、讲究风水、可聚族而居、规模大等特点。客家民居主要有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种样式,其各具特色。
一、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基本都会有围屋,包括广东、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湾的屏东、云林等地。其代表有深圳龙岗鹤湖新居、大万世居、田丰世居、九厅十八井、新乔世居、东升围、环水楼、茂盛世居等。
二、客家排屋
客家排屋是客家民居的样式之一,它的功能与客家围屋相似,有很强的防御功能。这种碉楼和排屋相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被专家命名为排屋楼,为客家人所独有,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凤岗的油甘埔江屋、黄洞村和深圳的观澜版画村以及玉田世居。
三、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客家民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客家民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