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苏芮”来袭台风千奇百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今年第5号台风命名为“杜苏芮”
这一命名引来网友热议
相比“泰利”“榴莲”“山竹”等名字
“杜苏芮”看起来更像是人的名字
还有网友反映:
“印象中‘杜苏芮’这个名字
已经见过两次了”
↑台风“杜苏芮”登陆前雷达回波图。(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那么你是否知道
台风千奇百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有些台风为什么会被除名?
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中央气象台官网所列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热带气旋命名名单,“杜苏芮”由韩国提供,英文译音名“Doksuri”,中文意译为“一种猛禽;鹰”。
有网友称“已经两次看到‘杜苏芮’作为台风名字”,算上如今被命名的“杜苏芮”,“杜苏芮”作为台风名字出现,历史上已是第三次。第一任“杜苏芮”在2012年6月底出现,第二任则在2017年9月中旬出现。
台风千奇百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台风来势汹汹,但名字却风格多样,或文艺或神秘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千奇百怪的台风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台风的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由于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地方的风格都不一样,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日本是星座控(如天琴、摩羯、北冕等),中国大陆是神话控(如悟空、海神、木兰等),朝鲜则是诗词控(如杨柳、鸿雁、云雀等)。
命名表上的名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与其他台风同名,就从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
台风命名规则
台风的命名,大多用“温柔”的名字,具有和平之意,如百合、蔷薇、杜鹃等花名。一方面是期待台风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一方面是因为台风并非真的“穷凶极恶”,它也有相对利好的一面,比如台风为人们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增加了捕鱼产量,同时还能调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
无论是人还是台风,起名字都是一件值得讲究的大事,所以台风起名还得遵守以下几5个原则:
第一,容易发音;
第二,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第三,英文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中文名字以2—3个字为宜;
第四,在各成员国语言中没有不好的含义,并得到全体成员国的认可;
第五,中文译名应由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协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央气象台、羊城派等)
特邀法律顾问:
高峰18833058666
台风杜苏芮怎么命名的
台风“杜苏芮”的名字源自世界气象组织的台风命名表。
为了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统一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制成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台风“杜苏芮”一名就在其中。
“杜苏芮”是韩国提供的名字,在韩语里是“鹰”的意思,英文是“Doksuri”。今年第5号台风是第三次使用“杜苏芮”一名,前两次被使用分别是2012年第6号台风和2017年第19号台风。
台风的改名原则如下: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称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这就是除名。
这样一来,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新名称需在第二年之前提交至台风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风杜苏芮
杜苏芮台风名字的由来
杜苏芮台风名字是由韩国提供的。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由韩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彩蝶”(Nabi)因其发音近似阿拉伯语的“先知”一词而遭到撤换,并由新名称“杜苏芮”替代,仍由韩国提供,意为一种猛禽,鹰,本次为“杜苏芮”一名第三次使用。
“杜苏芮”对华南地区的影响:
2017年09月13日,受“杜苏芮”外围云系影响,广西沿海、广东西部沿海、海南等地部分地区降了中雨,局部大到暴雨,最大点雨量广东阳江白土93毫米,海南南渡江上游、广东沿海鉴江等中小河流出现小幅涨水,均低于警戒水位。海南中南部有暴雨到大暴雨(50—110毫米),海南昌化江、万泉河,广东、广西沿海等河流出现明显涨水,部分中小河流超警。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海南省民政厅报告,受2017年第19号台风“杜苏芮”影响,2017年9月15日以来,海南省部分地区遭受台风灾害。截至2017年9月18日9时统计,三亚市吉阳、海棠、天涯等4个县(区)和琼海、文昌、万宁等7个县(市)21.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6千万平方米,其中绝收100余万平方米。
“杜苏芮”以每小时15—20千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于12日夜间进入南海东部海面,以后强度明显加强,最大强度可达台风级到强台风级(13—14级,38—45米/秒),逐渐向海南到广东西部一带沿海靠近。受其影响,12日20时到13日20时,南海东部海域有6—7级大风,其中南海中东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9级,阵风10—11级。
杜苏芮名字怎么来的
杜苏芮名字是韩国提供的。
台风的名字是为了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统一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
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制成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各个国家和地区取的名字可谓是五花八门,充满了地域特色,比如中国大陆是神话控(如悟空、海神、木兰等),日本是星座控(如天琴、摩羯、北冕等),朝鲜则是诗词控(如杨柳、鸿雁、云雀等)。
台风命名有相应规范:中文2—3字,英文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无不恰当含义;不使用商业机构的名字等。“杜苏芮”是韩国提供的,在韩语里是“鹰”的意思,英文是“Doksuri”。今年第5号台风第三次使用“杜苏芮”一名,前两次被使用分别是2012年第6号台风和2017年第19号台风。
台风停编情况的介绍: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杜苏芮”于29日08时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其风力进一步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11时对其停止编号。
台风停编,是指当台风能量不足并衰减为热带低压或变性为温带气旋时,气象台不再发出有关报告。据中国天气网介绍,台风停编并不意味着消亡,台风的残余势力依然可能造成影响,即使风雨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可能与前期汛情叠加,产生次生灾害。
因此,停编并不意味着影响结束。虽然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但其残余环流仍将继续北上,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大范围强降雨。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29日夜间至8月1日,强降雨将主要影响河南、山东、京津冀及辽宁等地,其中河北中南部、北京南部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
台风杜苏芮命名由来
台风杜苏芮命名由来:由韩国命名,意思是一种猛禽,用来象征台风的猛烈程度。
这些名字都是有寓意的,并且这样命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台风问题,救助灾民、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就像国内使用汉字一样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而台风“杜苏芮”这样命名也方便国际之间的相互协作。
1997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台风的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由于国家和地区众多,每个地方的风格都不一样,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日本是星座控(如天琴、摩羯、北冕等),中国是神话控(如悟空、海神、木兰等),朝鲜则是诗词控(如杨柳、鸿雁、云雀等)。
台风的危害
暴雨和洪水:台风伴随着极大的降水量,可能引发暴雨和洪水。暴雨会导致河流、溪流等水体漫溢,造成城市内涝和山洪灾害。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破坏农田、房屋和基础设施。
风暴潮和海浪:台风带来的强风可能会形成风暴潮,即海水被吹起形成巨大的海浪。风暴潮可以侵蚀海岸线,淹没沿海地区,对海上交通和港口设施产生破坏。
飞行物及风灾:强风可能将各种物体变成飞行物,并对建筑物、车辆和人体造成伤害。高楼、电线杆和树木等的倒塌可能导致严重的破坏和伤亡。
增加灾害风险:台风还可能引发其他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土壤液化等。降雨过多可能导致山坡失稳,造成大规模滑坡和堰塞湖。此外,台风还可能引发雷电、龙卷风和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等灾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